寒武紀旋風來襲
  1. 寒武紀近期大漲的背後
  1. 寒武紀公司起源
  1. 寒武紀的產品線和輝達的比較
  1. 寒武紀的商業模式和輝達的比較
  1. 寒武紀和競爭公司的財務比較
  1. 寒武紀的挑戰
2025/9/8
寒武紀公司近期大漲的背後
  • 2025年上半年財務轉虧為盈
    中國人工智慧(AI)晶片設計商寒武紀(688256.SH)公布今(2025)年上半年營收28.8億元(人民幣,下同)、年增4347.82%;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10.38億元,相較去年同期(虧損5.3億元)實現轉虧為盈
  • 開源模型使用國芯片
    8月21日,DeepSeek-V3.1模型正式發布,採用UE8M0FP8資料格式。針對即將發布的下一代國產晶片設計,預計或為華為昇騰920和寒武紀690兩款晶片。頭部國產開源模型對國產晶片的支援可望推動國產算力整體生態加速落地。
  • H20禁售
    8月21日,科技媒體《The Information》引述知情人士消息爆料稱,輝達公司已指示包括韓國三星電子、美國安靠科技等關鍵零件供應商暫停與H20晶片相關的生產。寒王大漲背後或受到H20停產消息的催化。
寒武紀公司起源與發展歷程
成立於 2016 年,北京為基地,創始人為電腦天才兄弟陳雲霽與陳天石
  • 技術背景與學術歷練
    陳氏兄弟分別來自少年班背景:哥哥陳雲霽1983年生,14歲進入中科大少年班、弟弟陳天石1985年生,16歲同樣入讀,兩人皆擁有電腦博士學位。哥哥曾參與「龍芯」團隊,技術基礎扎實;弟弟則主攻 AI,兩人強強聯手奠定寒武紀硬體與 AI 優勢。
  • 著眼AI時代來臨
    “寒武紀”,Cambrian,是因為寒武紀是距今約6億年,地球物種多樣性大爆發的年代,此後地球進入了生命的新紀元。陳天石希望這家公司能開啟AI爆發發展的新時代,透過自研的AI晶片,成為推動這項科技變革的核心基礎支撐與力量。
  • 2016年AlphaGo打敗職業棋手,以魔法打敗魔法
    Google DeepMind團隊開發的人工智慧(AI)圍棋軟體AlphaGO,以 4:1 的成績擊敗 韓國職業棋士李世乭。天才眼中的AI大爆發時代已經來臨,早了市場認知將近10年。
寒武紀及輝達產品的差異
輝達 vs 寒武紀 商業模式比較
寒武紀與輝達的財務差異
2026年ASIC大爆發—寒武紀成長來源
  1. 大語言模型至今已經很完整,已經能80-90%讀懂人類自然語言,未來將在垂直領域的應用層強力發展,支持AI Agent的海量需求
【OpenAI拋棄「一面倒」輝達依賴 100億美元AI晶片訂單給了博通】出處:信傳媒( https://www.cmmedia.com.tw/home/articles/56695 )
  1. 據TrendForce集邦諮詢最新研究,中國AI Server市場預計外購英偉達、AMD等晶片比例會從2024年約63%下降至2025年約42%,而中國本土晶片供應商在國有AI晶片政策支援下,預期2025年占比將提升至40%,幾乎與外購晶片比例平分秋色。
  1. 用輝達的營收來預估,中國加新加坡占比約為30%,約500億美金的營業額,如果看寒武紀的營業額來看,約只有7%,目前看起來市場還是非常大。
  1. 寒武紀2025年營收將達50億人民幣至70億人民幣(約新台幣216億元至302.4億元)。加上華為、沐曦整合、壁仞科技等新創公司,未來2-3年仍難滿足中國境內需求。
寒武紀的挑戰
首先,是客戶集中度之困:2024年年報顯示,第一大客戶貢獻79.15%營收,過度依賴頭部企業的採購周期,若該企業等自建算力叢集,業績可能斷崖式下跌。
其次,是研發投入之惑:雖然2024年研發佔比達91.3%,但研發人員從2022年的1,205人減至752人,技術迭代速度面臨壓力。
然後,就是生態建構之難:輝達CUDA開發者超500萬,而寒武紀MLU生態尚處襁褓,僅10萬左右開發者,軟體適配成本高企制約商業化進程。
至於其高估值引發市場熱議,或許仁者見智。截至2025年8月,其本益比高達4,000倍,市銷率也遠超業界平均。高估值與多年虧損形成鮮明對比,目前估值是否已透支未來預期,值得警覺。不過,這輪國產替代的東風,背後的隱密力量,也值得深思!
附錄:台灣及中國主要ASIC公司比較